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无偿献血 拯救生命
Warm Blood
行为认可,情感含蓄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追求自我,但是毕竟中国人的那种含蓄谦逊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像父母与孩子向对方说:“我爱你”一样,这种细腻的情感不太容易去表述出来的。
尤其是还未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大多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接触不深的无偿献血,在他们的认知里就和从小受到的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单纯教育观念一样,在献血过后,是不好意思表达出口的。
无偿献血是社会第一公益的理念还没有在年轻人心中产生,比起宣传无偿献血,直接挽袖捐献热血对他们来说更直接,也更简单。
比起宣传献血,献血好像更容易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年轻人对献血的概念比较模糊,对治病救人的概念似乎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很多初次献血的年轻人更多的是把献血作为了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克服内心恐惧献血后产生的那份担当和责任感,对他们来说有种“成人礼”的感觉,好像瞬间成长了,进而会认为献血特别的有意义,这本是一个人参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最好的开端。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历史问题的影响,很多老一辈人对无偿献血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聊到献血的时候总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不能得到长辈的支持,而献血后可能还会和家人产生争议受到指责,这就导致了年轻人在家庭和身边的环境不会主动提及献血,更不会向身边的人去宣传无偿献血。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而在很多平台,一谈到无偿献血就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许多无良媒体愿意蹭献血的流量。这些媒体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利用本来就对献血认知不深的人制造舆论的声量,将无偿献血的历史焦虑感重新带给人们,让献血救人的认知理念发生动摇。
而年轻群体的社会声量不足,更加干扰了他们对无偿献血行为以外宣传号召行为,相比起来挽袖献血反而更加容易。
献血是件平常事,不够潮
时代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幻,除了日新月异的技术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引领社会主流观点和大众声音的群体也在不断下沉,95后甚至00后正在成为引导这个社会传播内容的核心人群。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而知网在一篇调查分析中,显示无偿献血并不能成为年轻人引以为荣且值得传播的谈资,有很多人认为无偿献血是保守的、平常的公益行为,除少部分群体出于个人隐私或家庭原因的考虑,大部分年轻人是不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提及或是传播自身参与献血的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社会当下占据年轻人口味的,往往是一些突出个性与态度的事物,他们喜欢新潮,讲求科技体验感。而对于无偿献血,他们大多都很认同,也愿意去献血。
但是说要宣传,他们对无偿献血带给他们个性上的公益标签却可以找其他更潮的爱心行为替代,所以在宣传公益方面会优先选择看起来更加文艺、潮流的事情。
正在改变
分享才是他们的方式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新兴社交平台的大肆流行,年轻人宣传无偿献血的阵地和方式已不是传统的线下环境,我们很少看到年轻人宣传无偿献血,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去做这件事。
其实对于无偿献血,年轻人已经不再停留在刻意的宣传上,而是以一种“分享日常”的方式把这件事当做生活中值得记录的日常来分享。
图片来源某平台截图整理
在这些以年轻人为主的新兴平台中,他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方式,并不是以宣扬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或是科普一些献血知识为内容,更多的是记录生活中这件值得纪念的日常,当做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去体现他们的个性和态度。
分享献血时遇到的人、分享献血后获得的可爱独特的纪念品、分享献血前后自己那些满满的仪式感活动,甚至在献血时玩起了直播......这种“软性”的宣传,更符合年轻人追求美好的态度,同时也让献血这件事变得更加美好。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而他们的这种方式,也给采供血行业的献血招募工作带来了改变,许多的血站正在积极的迎合时代,打造充满未来设计感的“智慧献血屋”、布置更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场景、开展新潮有趣的公益活动,都吸引并抓住了年轻人的目光,让他们对献血的亲切感和信任度暴增。
评论: 0 阅读: 770